
导读:8月27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《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》,提出20条提振消费信心措施。这份文件的落地性和指导性都很强,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利好。那么,20条中哪些与玩具、婴童行业密切相关,又该如何解读呢?
《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》具体包括:
1、促进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;
2、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;
3、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;
4、加快连锁便利店发展;
5、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 ;
6、加快发展农村流通体系;
7、扩大农产品流通;
8、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;
9、满足优质国外商品消费需求;
10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;
11、支持绿色智能商品以旧换新;
12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;
13、拓宽假日消费空间;
14、搭建品牌商品营销平台;
15、降低流通企业成本费用;
16、鼓励流通企业研发创新;
17、扩大成品油市场准入;
18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;
19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;
20、优化市场流通环境。
新零售健康有序发展
首条意见即提出,要促进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,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,鼓励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,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合作。
这实质上是对贯通“线上+线下”、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的新零售新制造等业态的鼓励。而自2016年阿里提出“五新”之后,包含母婴用品在内的新零售成为了阿里、京东、苏宁等各大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的风口,政策对这些业态积极鼓励,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乱象,例如没有相应技术的企业无序涌入、无人售货等新生业态野蛮扩张供过于求、以新零售为名产生的非法集资等等。
此次的意见中特别提到,要对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,这意味着未来新零售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有序健康,母婴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得到改变。
出口企业获更大市场空间
自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企业在玩具生产方面已经拥有几十年历史,形成了以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、山东和福建为主的庞大生产及出口基地。而且,在长期生产过程中,中国的玩具生产企业已经掌握成熟的生产及运营方式,并对相关国际规则及贸易程序了如指掌,构筑起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“外向型”生产格局。
但是,随着国际形势与市场环境的变化,这种生产格局已经面临重重风险。目前,中国玩具企业竞争加剧,利润已经非常微薄。曾经的一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成功路径,正在失灵。
第8条意见“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”,将加快中国玩具企业的转型升级,为其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从另一个层面看,中国玩具行业也可能面临新一轮洗牌,能够尽快将重心转向国内市场的企业,无疑将抢得先机。
国内外品牌升级营销平台
第14条“搭建品牌商品营销平台”提出,要积极培育形成若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引导自主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和认知度,推动国内销售的国际品牌与发达国家市场在品质价格、上市时间、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步接轨。因地制宜,创造条件,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、首发新品,带动扩大消费,促进国内产业升级。
这不仅将为更多国际玩具、婴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,还能够促进自主品牌向国际标准看齐,有利于国内外玩具、婴童企业的共同发展。
新闻推荐
7月1日《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》(GB 27887—2024)实施
2025年7月1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)发布的《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》(GB 27887—2024)强制性国家标准(以下简称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)正式实施。
4.8kg碳纤维黑科技,Kinderkraft KP10成90后爸妈遛娃新图腾
在母婴出行领域,Kinderkraft KP10碳纤维婴儿车(以下简称KP10)凭借轻量革新、安全升级、智能体验三大核心优势,成为2025年现象级爆款,在小红书、抖音等社交平台引发“晒单热潮”。
优贝的儿童自行车“逆常识”走红藏着什么争议?
当家长们还在为“选哪款儿童自行车更安全、更划算”纠结时,一个中国品牌却把目光从“买单的家长”移向了“骑车的孩子”。
爆款展品亮点抢先看,渠道商不容错过的行业盛会
CKE中国婴童用品展一直是连接品牌与渠道的重要桥梁,更是渠道商挖掘潜力新品、洞察市场趋势、拓展商业版图的重要平台。每年都有许多的优质婴童品牌带着创新成果亮相,2025年也不例外。